智游城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Howar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寒之争以及方舟子近日轨迹

[复制链接]
141#
maomaobiao 发表于 2012-5-22 11:53:31 | 只看该作者
Mirabelle 发表于 2012-5-22 12:25
突然发现,城里那些方教主的脑残粉最近都没声音了,你们都跟随方教主突破天际去四度元空间了吗 ...

要允许人转变思维。

而且彼时挺方的人,或许有理性的声音存在,此时不挺了也是出于理性的思考。不必要一棍子“脑残方粉”打死。

单从打假的意义而言,少了这么一个“旗帜”,也不完全就都是好事。
142#
Mirabelle 发表于 2012-5-22 12:06:26 | 只看该作者
maomaobiao 发表于 2012-5-22 11:53
要允许人转变思维。

而且彼时挺方的人,或许有理性的声音存在,此时不挺了也是出于理性的思考。不必要一 ...

脑残粉有两重意思

一是某位脑残的粉丝们,二是某位的脑残粉丝们

方粉则二者兼而有之
143#
yoking 发表于 2012-5-22 12:24:06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再说一次吧。《骂韩寒》不是王朔写的,网站转贴时基本会说明是“传(闻)”。

实在认为《骂》文写得好的话,直接拿出来捧就是了,没必要搬王朔来壮胆。

其实稍微上网搜索一下就知道《骂》文跟王朔没有关系。不过当下谁认真考证都会被人称为精神病或疯狗。

所谓的“朔爷”2008年就已发文提过:“我可以用我兜里所有硬币打赌,那里大部分的文字并非出于韩寒之手。”在我看来这远不是文中抡韩最狠一句(这话当年已经很红)。

-------------------------------------------------------------------
王朔就这件事只发过一篇文章,既然大伙都没考证癖,我转贴如下:

真相

韩寒和方舟子的事情最近搞得很热闹,再次证明了一个伟大的定律: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永远不缺乏新鲜的话题。也许不用过几个月,这件事就过气了。

因为这是个微博的时代,我发现我刚放的屁三分钟后就翻篇了,我很羞愧。

这是出很不错的戏,有悬疑,有情节,有父子情深,有斗士情怀,还有众多龙套倾情演出,端的好看。

先抛开主角不说,有很多人在这出戏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有看热闹的、有出洋相的、有出风头、有找抽的、有居心叵测的、有语重心长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大家闲着也是闲着,踢踢腿扯扯蛋,反正也不影响CPI、GDP。

我个人认为韩寒和方舟子都是有趣的人,老秦说有趣的人是这世上最有趣的事,我认为他说的很对,正是有这些有趣的人,这个社会才有趣,否则尽是某某接见了某某,岂非乏味至极。他们要比那些总是高高在上一本正经讲道理或是不分青红皂白先给你一傻逼的人有趣得多。

其实大家都过得不怎么样,现在物价高涨姑娘难找,大家难免有些怨气,所以有些人在网上留下很多不堪的文字处处透着爽劲就很好理解了。大家都是小人物,没有话语权的悲催我能理解,只要尽量别写错别字就好。

我也是看热闹的,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认为他说的很对,站着说话本来就不腰疼,如果硬要腰疼,做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也是需要一定演技的。可惜我是偶像派,演技一直不行,我很羞愧。

有人批评我不关心社会民生,那是因为我们有几千万党员、几千万公务员,还有几千万像党生一样想成为公务员的人,那是他们的分内事,他们迟早会做好的,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还有人批评我文笔很烂,我只想说:烂归烂,能不能不要在“烂”字前加个“很”字?因为至少我小学作文是得过奖的,我很欣慰。

最后,不管谁对谁错,这世上也许本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正所谓自己放的自己闻。法院给不了真相,只能给一个证明,好让人理直气壮地说:“看!法院都判我赢了!我是对的。”当然也只能说说罢了,否则就不会有冤假错案了。

能给你真相的只有夜深人静后你用右手摸着的真心,它会告诉你一切是不是值得。


没有谎言就是最大的谎言,所以,真相就是没有真相。

---------------------------------------------------------------------

以上,王朔无非是敲边鼓、看热闹心态。可就这都有韩粉认为他反韩,可见文字鉴别能力真是因人而异的。
144#
cesar 发表于 2012-5-22 16:58:11 | 只看该作者
yoking 发表于 2012-5-22 12:24
还是再说一次吧。《骂韩寒》不是王朔写的,网站转贴时基本会说明是“传(闻)”。

实在认为《骂》文写得好 ...

上边这位朋友写得多了点, 偶这懒人实在没法细看, 不好意思了;

王的那段引用"临风小酌"的前贴, 我对每个论坛网友都本着信任尊重的, 所以不方便说更相信你们中谁, 你既然这么有专研精神可以找他探讨去;

为看起来方面, 特意开个新回复, 讲个<方和韩>的故事, 这个我是可以保证是我自己原创的;
145#
cesar 发表于 2012-5-22 17:0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esar 于 2012-5-22 18:48 编辑

讲故事前先得埋怨下老霍, 想不到一不小心还是被他拉下了这趟混水, 浪费N多脑细胞;

---------

民间调侃是打开X民日报和ccav, 除了日期和天气预报什么都是假的, 不然50年前天朝亩产就过万斤了; 翻开天朝近代史教科书, 你能找出多少真话来? 你知道最大的造假源头在哪里和他们为啥造假吗? 因为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愚民政策被专政统治者们作为长期基本国策坚持贯彻了两千年;  

下边讲个故事<方和韩>, 请大家不用对号入座, 如有雷同, 存属巧合;

话说在很久以前的东方某国有个大粪坑, 不停的有蛆虫从里边涌出来, 吸引了许多鸟儿来捉虫吃; 其中有只叫"方"的小鸟捉了几只大虫子还被媒体报道了, 于是被许多人奉为英雄;

说也奇怪, 每天看到媒体报道很多蛆虫被捉了, 但是下一天还是有更多的蛆虫出现, 而且越来越多, 这是为何呢?

于是一些聪明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终于发现这个大粪坑不挖除, 任你再多小鸟来捉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就开始有人想号召人民起来挖了大粪坑, 挖除不断产生蛆虫的根本源头;

活说其中有个姓韩的挖粪人在其中比较有号召力, 在他带动下还真挖了些许大便;

但是姓方的鸟儿好歹喝过洋墨水智商还是可以的, 他想到如果大粪坑真被扒了以后到哪有这么多满地捡的蛆虫可吃, 原来他的长期利益和大粪坑是唇齿相依的! 于是毫不犹豫跳入粪坑怀抱被招安, 利用他捉虫子建立起来的号召力开始向以姓韩为首的挖粪人们开始了疯狂攻击, 让他们无暇再去关心粪坑的问题, 当然粪坑也积极配合, 派出著名的精锐五毛蛆军团为他保驾护航;

-------

到此为止故事基本就是这样, 更多精彩正在发生, 现在是广告时间~

介绍一个最近新浪微薄账号: http://www.weibo.com/u/2795742720  降鱼十八掌, ID是不是很霸气十足啊, 其实就是本人偶拉, hoho

一直懒得码字, 既然这次被拉下水写了那么多, 总算有点内容可以填上去了, 要不真对不起偶那目前为止3个整的精英粉丝团, 哈哈哈~
146#
yoking 发表于 2012-5-23 02:3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oking 于 2012-5-23 02:30 编辑
cesar 发表于 2012-5-22 16:58
上边这位朋友写得多了点, 偶这懒人实在没法细看, 不好意思了;

王的那段引用"临风小酌"的前贴, 我对每个 ...


说不好意思的应该是我。

我已经尽量言简意骇了,在这张1200字的长贴里有超过四分之三是纯转贴王朔文章。转贴既是为自己的观点寻求多一点点可怜的支持,也想方便没有阅读耐性的网友审阅。很明显还做得远不够方便,错在我。

再再一次将我的13条观点归纳如下(看看还有多少讨论空间):

1、那篇明贬实褒的《骂韩寒》文章无论thing level有多高,作者都不是王朔;

2、作为同样是文字工作者的王朔,对韩寒的作品自有他的看法,对韩方事件也有他的态度;

13、保持微笑很重要。
147#
cesar 发表于 2012-5-23 06:15: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esar 于 2012-5-23 06:21 编辑
yoking 发表于 2012-5-23 02:30
说不好意思的应该是我。

我已经尽量言简意骇了,在这张1200字的长贴里有超过四分之三是纯转贴王朔文章。 ...


原来你自己都讨厌自己写的文章, 倒也颇有同感;


想不到你关心那文章作者是谁远超过文章内容本身, 就算退一万步如你所说是张朔, 李朔写的, 难道真理就变成谬误了? Thinking Level 就变低了?

我向来不和没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人探讨超过他们智商理解范围的问题, 我想我已经说得太多了;

作为一个牌手, 最希望的应该是鱼永远鱼下去, 为何要让他们想通用27o和人家AA preflop All In 长期是-EV的呢?

再说方也蛮可怜的, 就像我那故事里的'方'一样, 为了自己鸟老婆和小鸟崽不惜在粪坑一线奋斗, 把自己已经秃的羽毛还弄污了, 所以我蛮赞赏那么多方蜜们去帮他舔羽毛的, 他们不求回报无怨无悔, 顶着臭气熏天帮人家舔羽毛, 还被无数人奚落为脑残, 他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无畏精神啊?!

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发扬点人道主义精神, 不要再说他们脑残了, 他们已经够可怜了~

阿弥陀佛,  善哉.善哉..
148#
hutgies 发表于 2012-5-23 09:52:09 | 只看该作者
Mirabelle 发表于 2012-5-22 12:06
脑残粉有两重意思

一是某位脑残的粉丝们,二是某位的脑残粉丝们

虽然我也很讨厌方舟子,但你的嘴巴还是太毒,太招人恨了,哈哈。
149#
flyinglion 发表于 2012-5-23 09:5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lyinglion 于 2012-5-23 10:02 编辑

我是来歪楼的,会歪得比较远。
尼玛,才知道原来那个韩寒量身高的新闻还是和这事有关啊,不错嘛,起码可以在巴萨首发里排进上半区了……
开个玩笑哈哈,昨晚看了这个帖子去睡觉,结果早上五点多就给醒了,本来想看一早上书的,结果吃饭的时候想七想八,不把这些写下来就要看不下去了。
都怪楼上的,还是玩笑。


我得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说起。
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就“主流”观点来说,这个句子起码有三种断句的方式。下面仅仅是我对这三种断句方式的理解。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一个逗号去掉也无所谓)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和3还有点类似,但是意思跟1是完全不一样的。1的意思就不多说了,2和3的关键,同样是“使”、“由”还有“知”这三个字是何解。说实在的,孔老夫子做何解谁也不知道,因为他总是“吾道一以贯之”说得玄玄乎乎的,于是后世只能靠猜,猜了两千多年,越猜越乱。不过目的大致是一样的,就是让这个解释,符合自己的需要。
我原先觉得吧,这三种断法都有道理,但是最近重读了费孝通论绅权的那些文章,突然觉得也许孔夫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意思是挺明白的。只是处境的变化让这个意思变得模糊起来。和论语中的大部分句子一样,孔夫子就是个怀才不遇时运不济然后被后世利用的命。
还是回到这三个字来。

最清楚的应该是“由”字,后世有做“自由”解的,这肯定是不对的。两千多年前,怎么会有现代的“自由”观念呢?我觉得差不多就是“由他去吧”这样的意思。
然后是“使”字,都是动词,但是对象不同。在2里,这个“使”后面应该跟个什么东西,被忽略了。在3里,“使"的对象应该是”民“本身。
最关键的还是这个”知“字,现代常做”知识“、”真相“解,但这同样是现代的观念,在两千多年前不存在的。

那这个”知“在孔夫子哪里,最可能是什么意思呢?这又得从”民“本身说起。
当时的”民“,在孔夫子看来,大部分是没有知识的。这里的知识是狭义的,孔子做了区分,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孔子并不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耻,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君子远庖厨”嘛。所以,孔子不会去讨论“民”到底该不该有知识,该不该知道一些事这样的问题。因为也许在他看来,这本身就不是一个问题,而是理所当然的安排。
另外一个理由是社会制度。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上层与下层的联系是非常松散的,“乡土中国”有他本身的一套规则,差不多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对这套“礼”,皇帝是干涉不了的。春秋的时候还是封建制,皇权有限,同样的,对这套“礼”,诸侯也是干涉不了的。也许在孔子的理论中,皇帝和诸侯不需要,也不能干涉这个“礼”,相反,他们只要做好示范作用,天下的秩序自己就会安定。
如果认同这两个前提条件,那这句话的意思就呼之欲出了。
孔子一直提倡“克己复礼”,实际上是借崇古来印证自己的理论。为什么一定要古人呢?因为不能说现在的谁谁比自己牛B,如果谁谁比自己牛B,那诸侯挺那个牛B的谁谁去就好了,谁来理他孔子?所以只要说三皇五帝,尧舜之治。可这三皇五帝究竟什么样,谁知道呢?按照现在的一些看法,那应该更接近于“初民”社会才对,哪会有什么复杂的“礼”呢?不过这个没关系,总是就是这么个逻辑,和现在大家的讨论,要抬出谁谁谁来差不多是一个道理。这不,我就已经抬出费孝通这尊大佛了。
MD,又写歪了。那么,我以为,这里的民“可”或“不可”,实际上差不多等于懂不懂礼。而这里的“知”,应该做“教化”解,你不懂礼,那我教你。只要这样,整个社会就安定了。为什么要教呢?因为孔子觉得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不教不行了。
其实整本《论语》,基本上都在贯彻这个观念。如果真的认真看过《论语》,去琢磨过究竟是什么意思,那应该会更认同我所借用的说法,而不是教科书上的注解。
又得歪一下,我拒绝讨论什么是“礼”,这个说起来没完没了,我也没有这样的能力。至于为什么拒绝,下面做说明。


字数不够转下楼!!!!!太悲催!!!!!
150#
flyinglion 发表于 2012-5-23 09:5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lyinglion 于 2012-5-23 10:01 编辑

扯了半天,纠结于孔子是什么意思,看着很迂腐。其实我想说明的非常简单,就是一句话的解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产生差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首先是那些基本概念是否一致。比如这个例子中的那几个字的释义。我相信,要反驳我的话肯定也能写出一大堆,但要让我信服,就必须来讨论这个“礼”,而从这个“礼”延伸出去,又会有“道”之类的东西,这个说起来是没完没了的,到最后连讨论什么都会变得非常模糊。到最后说不过人,只好如孟子一般,来个“无君无父,禽兽也!”这里的君父可以任意替换。
所以我只能假定,我所指的“礼”是指大家都基本认同的一套规则,什么规则不重要,就是存在的那一套规则。求的同是“规则”,存的异是“什么规则不重要”。明晰了这一前提条件以后,讨论才能进行下去,我大致知道你在说什么,你也大致知道我想说什么。
不过遗憾的是,在大多数的讨论里,是缺乏这样前提的沟通的。你说你的“礼”,我说我的“道”,鸡同鸭讲,最后只能来一句“禽兽也”。

又MD,我突然想起来,这样的观点我之前肯定说过,也忘了是在论坛还是博客了,我竟然又重写了一遍,MD!还已经写了这么多了。我只好用这次写得应该比上次好聊以自慰了。

其实我换一个例子来说明也完全可行,还更接近生活。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这两天刚好又想起这个问题,又不小心在楼上看到了这句话。而且这个例子远离生活,比较容易讲道理,而且不会让谁觉得受到攻击。我本也无意去攻击谁,也不想说服谁,其实是在自说自话,通过形成文字让自己的思路进一步明晰。但既然发在这里,那也不敢担保是否有人对号入座,好在我英文不好,楼上的几个ID都很难记,我也不记得究竟那句话是谁说的。不过这不重要,我说的是一种现象,其实也是检讨,如果谁恰好看到我的啰嗦,那可以共勉,最好还能指出我的谬误。(这可能也是一种故作谦虚的姿态,没准你指出谬误的时候,一言不合,我觉得你是在攻击我,于是也要来一句“禽兽也”了。就像我说举这个例子有种种好处,可谁知道我是不是在装B呢?)

而太贴近生活的例子,太容易带入主观的经验感受。试举两个差不多的例子。
你觉得空穴来风、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要是我告诉大部分人,包括很多以文字为生的人,他们对这两个成语的理解完全就是错的(这确是事实,不信可查字典),会是什么反应?
很多人会觉得难以置信,怎么可能!我用了这么多年,大家也都是这么用的!熟悉的人也许一笑置之,不熟的人没准就要直接骂我傻B了。
而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真会去翻字典,然后哑口无言,但还是要强词夺理,说这个文字本身就是在变的,字典上那是“昨日黄花”了,文字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
这下该轮到我哑口无言了,成语可是来自于典故的啊,而且这两个成语,字面意思难道不是明明白白的吗?
所以这种事,我一般不跟不太熟的人说,不是不屑,是不想自讨苦吃。
只有极小的一部分人,翻完字典以后会觉得自己原先错了,感谢我指出这个问题。

你看,都是文字释义上的问题,效果是不是截然不同?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说我知道你不知道我就比你牛B,这跟牛不牛B完全没有关系,我肯定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你也肯定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所以这只跟个人的主观经验和生活经历有关,而这两样东西,是没有高下之别的。
比如说这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会有第一种解释那是在自然不过的了。实际上那种解释是法家思想的延续(我不知道这种说法对不对,因为对法家思想的了解真的有限。不过讨论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得抓住重点,如果因为我对法家了解有限,我就不这么说,那我就得去创造一个词,更容易引起误解。另外,我也不能一直说我对这个知道的多些,对那个知道的少些,要是这样的话,那通篇都会变成括号里的注释,也就没法看了,所以下面不做注释了),而经过两千多年法家的统治,这种观点早已深入人心,我们会不自觉地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接受一个”理所当然“的解释。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事实就是这个样子的。
就像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空穴来风意味着不靠谱一样。
这是人的一种自然反应,和什么智商、智慧统统无关,有点像条件反射,是社会传统造成的。
而要理解他人,我们又总是,也必须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推己及人,才谈得上理解。
这里我又得再抬出一尊大佛——王小波。小波早有论述,推己是及不了人的,这里就不再敷述了。
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我觉得,相互之间应该是可以理解这点的。当然,这仅针对愿意讨论的人而言,对不愿意讨论的人还是”禽兽也“来得比较方便。有些遗憾的是,很多愿意讨论的人,虽然可以理解,但未必能意识到这一点。上面也说了,是否意识到并无高下之别,于我而言,意识到以后能理解,并且尽力去克服这种有点像生理冲动的自然反应,就是可以讨论的朋友。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谁次次都如此,如果谁真能做到,那他在牌桌上几乎是无敌的,因为他基本上不太可能会OT了。我们不能去要求自己永远不OT,而只是努力地寻求解决的办法,用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往大了说,一个永远不OT的人,那不是人,这是反人性的!能在事后承认自己OT,并且认为这不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说到这里,又兜回来了。讨论必须有共同的前提才能进行,要不然得叫宣传、骂战或者别的什么,总之不能称之为讨论。

写了这么多,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总结——讨论必须有共同的前提。我继续歪一些,往牌桌和论坛上引申一下,就显得特别清楚了。
比如论坛上有时候会有一类问题,问的人觉得这肯定是个问题,懂的人又觉得,这怎么回答,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导致讨论或者解答根本无法继续。
比如:AA怎么打?
你能说这不是个问题吗?你能说这是个问题吗?
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观念:问这个问题的人没有好好研究过扑克。又或者,这样的问题怎么好意思拿到智游城来问。
你敢说自己一次都没产生过这样的想法吗?我猜测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真实想法,包括我自己,因为这样的问题,真的是很难回答,无法回答,也没人回答的!
但是,问的人并不会这样认为,他们的经验没有告诉他们,一把牌应该如何描述,应该先假定什么样的条件,也许他们就是一次AA被坑了,或者觉得赢少了,于是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当然是个问题了!”AA怎么打?“和”AA是不是最大的?“这样的问题是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讨论没有前提,一种是开玩笑。
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不应该去责怪问问题的人,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在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时,就完全明白该领域的前提。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该领域的前提“,而不是”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这两种描述都不贴切,但是有区别。
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在学牌的时候,难道没有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吗?
所以在这里恳请老霍或是老贵,抽空写一篇”如何描述一个问题“,下次再看到类似的问题,咱们就复制一下这个地址,让他先看看,看完了如果有用,那就会变成一个可以回答的问题。当然,我们不能希望一个新手看一篇文章就能准确地描述一把牌,肯定有种种缺漏,但确是一个能明确前提的办法。其实试问,有谁能准确地描述一把牌呢?在很多时候,我们不都是假定讨论对象知道这个前提嘛,而刚好,扑克是个技术性蛮强的玩意,而这里的各位又刚好都明白大部分的前提而已。
其实”如何描述一把牌“这样的文章不少,但是说实话,对新手真正有用的好像没有,因为都太复杂了,一下子列出了十多个条件,谁能记得住?我们自己玩牌的时候也不能把这些都想一遍,很多就是本能的反应。所以我们是不是能找出一些最最重要的前提,忽略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前提,然后告诉其他人,为什么这些前提比较重要,是不可或缺的,而另一些是可以稍后再慢慢培养的?

歪得不像话咯。索性再来讨论一下问”AA怎么打“的人吧。
大家对这样的问题会产生反感,还有一个因素是有些问问题的人,其实只是需要一个答案,他们并不想明白为什么,你告诉我怎么弄就行,有点像必杀技。
其实这个问题,勉强来说可以这么回答”AA就allin“。不是有句话说,AA在任何情况下ALLIN都是对的嘛。所以这样的回答也不能说错。
但是回答的人有讲究,我回答不行,得老贵、老霍、老墙这样的级别才够。其实这样的问题相当于请神符。
但很遗憾,哪怕是以上三位,也都不是神。窃以为,他们要是愿意”装神弄鬼“的话,智游城的商业化会好办得多,收入也会多一些。不过那样一来,恐怕也没人愿意在这里鬼扯什么方韩之争了。
因为与这样的人没有共同讨论的前提,所以智游城的用户大部分都不会喜欢。但是,我们也不能通过问题来推断人,这就犯了结果推过程的错误了不是?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一样的,但思考的过程和希望得到的结果是有很大区别的。
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先明确前提,对一些说Yes,对一些说No,对一些说Maybe。把这三者的范围做好区分,就可以讨论,如果分好了,有些甚至就不需要讨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智游城论坛

GMT+8, 2024-6-16 18:17 , Processed in 0.046376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