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游城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2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一篇文章《能力来自于投入,而不是来自于神来之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lililili11 发表于 2016-1-3 16:3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志红这篇新鲜出炉的文章,我个人感触很深,印证了很多东西。我想对很多打牌的朋友也会有帮助,所以分享一下。

​能力来自于投入,而不是来自于神来之笔

2016年1月3日 13:41 阅读 6989



灵感如泉涌,汩汩而出。

作为半职业码字的人,我深知这种感觉有多迷人。但同时,我也知道,要实现这一点,我必须做大量的努力,不断地碰触与我要写作的主题相关的资料,我必须与这些资料建立充分的关系,灵感才能如泉水一般汩汩而出。

譬如,很多次,要对一新闻人物进行分析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搜集到足够多的关键资料,深刻而全面地去碰触这个人,然后才能积攒足够多的感觉,然后写作时,感觉就可喷涌而出,有时就能一气呵成地写完一篇文章。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能力来自于,你与相关事物建立了深度关系,而不是其他,特别不是因为你太牛逼。

建立深度关系的关键是投入,经由时间与精力的累计,你与这一事物的关系日益深厚,你逐渐掌握了它,你与它相遇,而能力,是你的存在与它的存在相遇的副产品。

偶尔我们会有神来之笔,像是一扇门突然打开,你瞬间与一个事物建立了关系。但你不能仰仗神来之笔。我自己深知,甚至不能追求文字的一气呵成,因很多时候感觉做不到如此充沛。

事实上,能力差的人,常是太期待神来之笔的人。

读本科时,认识一哥们,是写剧本的。他总说,要是我状态好了,你看看我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吧!绝对是惊世之作!而他总是状态不好,原因很多,如单身难受,或有女友但不够满意,身体不舒服,经济拮据等。他偶尔是会有神来之笔,突然间,他有了很好的状态,身心感觉都很好,那时的确表现不同,但也称不上太出众。

我一个二十来岁的朋友,总是频繁换工作,问他为什么。他说,没有一个工作让他满意。我问他,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让你感觉到满意。他说,能让他全情投入的那种。

听上去,这种追求很好,但再问下去,问题就出来了。他说,太多次,一份工作他刚做了一天,就感觉到自己已经把握到这个工作的本质,然后就觉得这份工作没劲了。

这种感觉,简直是太自恋了。也许有些朋友会说,那可能是他的确厉害。他倒确实是聪明的小伙子,但因为他频繁换工作,导致他没有和任何一份工作建立过深度关系,结果他没发展起任何可以称道的能力,除了貌似聪明。


他们为何这么期待神来之笔?

这样的故事听多了之后,我的总结是,他们有一种婴儿式假定:我与世界是一体的,我如神一般,决定着周围事物;如果周围事物不能被我所左右,那一定是因为我不够完美,譬如,我状态不够好。

具体来说就是,他们觉得,一旦某个事物被自己掌握,那首先是因为我掌握了自己;如果它没有被掌握,那是因为我没有掌握好自己。即,我状态好,就可以让周围世界如我所愿;我状态不好,周围世界就不能如我所愿——其实这句是倒推:当外接不如自己所愿时,他们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他们认定,自己是能轻松掌控世界的,而状态不好,就是能找到的最直接原因。

听上去有点车轱辘话,但它的逻辑,就是这么拗。

因这一逻辑,所以他们花很大力气去调整自己状态,还会花很多时间去等待自己状态好,而不懂得,关键是持续投入,琐细努力即可累积出成功。

前面我说到,能力是建立深度关系的副产品,而建立关系时,比努力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你不是自恋地将自己意愿强加在这一事物之上,而是臣服于这一事物。不是你个人太牛逼所以掌握了这一事物,而是因为你臣服,你放下自恋,放下你的预期和判断,放空自己,然后你就可以与这一事物的存在相遇了。这份相遇,说夸张点,都意味着,你遇见了上帝。

所以出问题的关键是自恋,而太期待神来之笔的,多有着全能自恋,这是婴儿早期的核心心理之一。

婴儿觉得,我是神,无所不能,所以我一发意愿,周围世界就会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当周围世界没按照自己意愿运转时,婴儿就会觉得,问题在于我,我发意愿时状态不好,譬如身体老打嗝,譬如没吃饱,所以发不好这个意愿。所以婴儿会在自己身上使劲,通过整自己,想把自己变得完美,然后让这个世界重新按自己意愿运转。

其实婴儿发意愿能成功,是因为他有一个养育者在照料他,这是个残酷的真相。

有全能自恋心理的成年人,如婴儿一样容易陷入等待,而不是持续努力,因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努力不重要,重要的是状态好,所以烦恼、疾病、睡眠等等都可以构成不去行动的理由,也因此导致了拖延乃至懒惰。

特别是睡眠,有很多难以持续做事的来访者,他们总是强调说,睡不好就没法做事,但仔细问他们的睡眠质量,真不算太差。现在才知道,他们心里是将两个事物联系到了一起:事情做不好(外在事情控制不了),是因为没睡好(我控制不了睡眠这个看似内部的事)。

能持续努力的人,是有了相对成熟的心理:我未必能立即掌握一个事物,但只要我持续努力,并且尊重这一事物自身的规律,我会与这一事物建立起很好的关系。

相反,不能持续努力的人,常是如婴儿般期待着神来之笔:神啊,请让我状态好吧,那样我就可以如神一般迅速掌握一切。从现实角度翻译的话,这句话的真相是:妈妈啊,请好好掌握我吧,你的照顾,能让我享受神一般的感觉。

对于婴儿来讲,妈妈的照顾的确是根本。一个人能否持续努力,关键在于能否处理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挫败感,而婴儿最初能做的,就是持续地发出自己的意愿,这时必须有一个呵护备至的妈妈,才能让他活在基本被满足的状态中,而且挫败感是可以被处理的,而处理的,不是他,而是妈妈。

婴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是由他什么都做不了而决定的,但大孩子和成年人不同,他们就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去学习好的方式。

婴儿,或巨婴,都是活在全能感中的人,一旦受挫,他们的自恋就会有崩毁的感觉。一个小挫败,他们的体验是“我这个人失败了,我这个人差劲至极”,而自我基本建立的人,产生的体验则是“我在这件事上失败了”,仅此而已,他们的自我还能幸存,甚至根本没有被动摇,反而可能会因为受挫,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而继续一往直前。


一旦有“我这个人失败了”的感觉,一个人就会体验到,自我的崩塌感,伴随着崩塌感的,是无力感,即你感觉暂时发不出自己的力量了。其实只是,你暂时地控制不了外部事物而已。

对这一心理,一个网友描绘说:

       所以我不敢去做想做的事情,因为在想象中一切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而现实中是一台卡机无数次的老电脑。而每一次卡住对我来说就是要面对一次内心的完美崩溃。就像中了一枪又一枪的感觉。太期待神来之笔,曾经觉得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能一直拥有神来之笔的幸运儿。

没错,成功者会相对拥有更多的神来之笔,但绝不是“一直拥有”,而且“神来之笔”之所以会有,是因为大量投入而与事物建立了关系的结果。

总结一下,要破除对“神来之笔”过于期待而导致不能受挫的心理,需要懂得这样几点:

一、能力是建立了深度关系的结果;

二、建立深度关系需要持续的投入;

三、建立深度关系的关键,不是将你的自恋强加于事物之上,而是放下你的自恋想象,尊重事物本身的真实规律;

四、一件外部事物能否被我控制,取决于那一刻我的内部状态,这是婴儿式全能自恋心理的残留;

五、一受挫,就觉得“我整个人不好”,也是源自全能自恋心理——我和整个是一体的,所以我能控制一切,否则就意味着一切都是我控制不了的;

六、关键不是要神来之笔这种好的感觉,关键是如何处理挫败感。

最后补充一句:你是人,不是神。


作者:武志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2#
monox0 发表于 2016-1-6 14:58:56 | 只看该作者
不是现在流行的说法叫AQ 吗, 逆商 ...
3#
 楼主| lililili11 发表于 2016-1-6 15:49:59 | 只看该作者
monox0 发表于 2016-1-6 14:58
不是现在流行的说法叫AQ 吗, 逆商 ...

嗯。

以前我理解的“逆商”是做事之后,遇到挫折,应该采取哪些反应才适当。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觉得,在做事之前和做事之时,当自己不是处于最完美的状态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待,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比如扑克中的B game和C game是必然会发生的,是没办法逃避的,不可能永远期待自己处于A game状态中,那么如何对待自己的B/C game,也是一大课题,而不能仅仅依赖于A game,认为自己“只要情绪不出问题”,就能打赢扑克...

另外一个是归因问题,我们做不好一件事情,到底应该有多少%归于自己状态/情绪/性格问题,多少%归于技术/能力问题。这点我觉得也很重要。

------------------------------------------------------------------------------------

1、我必须处于最佳状态,否则就不能做事
2、我一旦处于最佳状态,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这两点想法肯定是有问题。
事实上我自己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一直没能把自己潜意识里的这些想法给挖出来。

-----------------------------------------------------------------------------------
所谓挫折感,不仅仅是遇到挫折以后会有挫折感,可能在未做事之前,仅仅因为自己状态不佳,就会有挫折感。这种感觉藏得太深。
4#
AKQJT9021 发表于 2017-11-4 22:21:25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好
5#
 楼主| lililili11 发表于 2017-11-4 23:31:28 | 只看该作者
既然这篇转帖被顶上来了,我也说一下感想,一年半以后再看,觉得讲的几乎就是真理,在目前的我看来,确实就是真理。能在网上遇到武志红,真是人生幸运。
6#
pongba 发表于 2017-11-7 09:42:53 | 只看该作者
能持续努力的人,是有了相对成熟的心理:我未必能立即掌握一个事物,但只要我持续努力,并且尊重这一事物自身的规律,我会与这一事物建立起很好的关系。
相反,不能持续努力的人,常是如婴儿般期待着神来之笔:神啊,请让我状态好吧,那样我就可以如神一般迅速掌握一切。从现实角度翻译的话,这句话的真相是:妈妈啊,请好好掌握我吧,你的照顾,能让我享受神一般的感觉。


这两段自相矛盾呢。认为持续努力就一定能成,和认为状态好就一定能成,半斤八两啊,按照他的自恋理论,两个都框进去了,不能厚此薄彼的认为那些相信【状态说】的人是相信【状态好一定能成】,而相信【努力说】的人是相信【尽人事听天命】啊。

也许很多相信【状态说】的人,本来也就是觉得状态好只是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呢?有什么必然的理由认为他们认为状态是决定结果的决定性条件呢?

说到底:

A:没有成,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归因)
B:address了这个问题之后,结果改变的概率有多大(置信度)

A和B是两个正交的问题。
7#
 楼主| lililili11 发表于 2017-11-7 15:17:40 | 只看该作者
pongba 发表于 2017-11-7 09:42
这两段自相矛盾呢。认为持续努力就一定能成,和认为状态好就一定能成,半斤八两啊,按照他的自恋理论,两 ...

他说的是跟事物本身建立很好的联系,而不是一定成吧,投入就会慢慢摸清楚其中的规律,这个我是信的,至于成不成,那谁都说不好。

武志红在社会传播方面看得出来花了大心思,所以他的文章易读性很强,代价是有些地方不够严谨。我不认为是因为他自己逻辑能力不强,只是为了传播作出的取舍。我没看到过有较大伤害的不严谨,当然就算有我也很可能看不出来,只是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没看出来。虽然有时候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使用了夸张的修辞,但是相对于易读性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的交换,毕竟他本来就不是在写论文。

正统心理学派看样子对他的怨念很深啊。不过社会传播这个责任,如果正统做的不够好,就该让剑走偏锋的人做啦。

而且正统对很多现象的思考深度,拘泥于严谨,就失去了深入的洞见和创造性,所以正统科普通常只能给出一些数据和浅层的现象归纳,不能深入人的灵魂。大家看现象归纳和统计数据大概也都看得厌烦了,需要更有解释力和更洞悉事物本质的答案。

新的有创造力的假说,一定是不严谨的,又深刻又严谨那么完美的东西,人力不必强求。

所以这是两方面的问题,无论是为了传播,还是为了深刻,都需要牺牲一定的严谨性。如果只依赖科学的话,人类很多事情都干不了,因为科学的能力实在太有限了,人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无法解决,而人不可能停下来等它。就好像牌手不可能等到数学理论完全解决了扑克再来打牌,毕竟扑克都上百年了,牌手都换了好几代了,也没看数学解决了扑克。不擅长数学的人一样在大把捞钱,而这些不擅长数学的人,自然也分三六九等,非数学派的顶尖牌手,他们的技术说起来是不科学的,但是数学派的牌手的赢钱速度可能永远都赶不上他们,所以谁更接近真理,不好说。

武志红更多地是在用一种哲学与心理学结合的方法来剖析人心,所以他也愿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哲学家。哲学嘛,哪有哲学不玄虚
8#
 楼主| lililili11 发表于 2017-11-7 15:23:48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底他就是觉得科学心理学跑的太慢了
9#
pongba 发表于 2017-11-8 04:4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ongba 于 2017-11-8 05:00 编辑

我也觉得科学心理学跑得慢啊,但逻辑还是要的。我前面指出的并不是科不科学的问题,而是他的讲法合不合逻辑的问题。讲不讲科学这个另说,都得讲逻辑,不然就没谈头了。这就跟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对应的不同的reality,但两者都得逻辑自洽吧。

换句话说,我并不是在反对他提出:【认同状态说的人是一种自恋(whatever his definition of 自恋 is)】这么个假说。

而是在反对他说:认同努力说的人就_不是_一种自恋。

真正不自恋的人,既不认同状态好就一定如何,也不认同努力就一定如何。而是看具体的事情,有些事情本来就是看状态,有的事情本来就是看努力,有的事情本来就随机性很大,不管状态还是努力都无济于事。

除非他这里所说的努力是努力去认清真相,和事实做朋友,但从上下文看又不全是。

例如他提到【读本科时,认识一哥们,是写剧本的。他总说,要是我状态好了,你看看我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吧!绝对是惊世之作!而他总是状态不好,原因很多,如单身难受,或有女友但不够满意,身体不舒服,经济拮据等。他偶尔是会有神来之笔,突然间,他有了很好的状态,身心感觉都很好,那时的确表现不同,但也称不上太出众。
我一个二十来岁的朋友,总是频繁换工作,问他为什么。他说,没有一个工作让他满意。我问他,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让你感觉到满意。他说,能让他全情投入的那种。】

这一段恰恰说明这人是在向外归因(经济啊,女朋友啊啥的),而不是自恋,真自恋的人难道不会不论外部因素如何,仍然把注意力放在调整自身状态上?Jason Koon就是这样一个好例子啊,不可否认有人就是状态好的时候,发挥更好,结果更好,他们认识到【这个真相】,于是致力于调整身心状态,没毛病啊 (顶多你可以吐槽说——其实你还可以更进一步,修炼到不需要状态也可以好,但那是另一个问题。这里只是说,认同状态说的人,并不是就不和真相做朋友了)

另外,他自己的【而不懂得,关键是持续投入,琐细努力即可累积出成功。】——这反而恰符合他说的自恋了。

其实我并不是反对他提的各种假说,而且讲真身心灵的书我恐怕比多数人看得还多,只是我一半把这些书看作是假说的来源,而他们试图论证假说的过程实在是一锅粥(如果他们自己也知道只是在提假说,而不提论证的话倒也罢了,但很显然,武志红认为自己是有逻辑的啊),缺乏逻辑的优美和自洽,满足于【看上去合理】和【看上去像是这样】,特别容易落入confirmation bias,就是一旦找到一个理论,就四处寻找沾点边的含糊的论据,对于似乎能够支持的证据随手就拉来,而完全不考虑是否有深层的不自洽。

所以对于我认同的假说,我一般会自己寻找更可靠的事实来源自行推演。
again,我并不是在说他的假说成立与否,而是在说他的论证过程一锅粥。假说也许成立也许不成立,论证过程反正是一塌糊涂。这是两个正交命题。

而且我也绝不是那种因为他的论证过程一塌糊涂,就diss他提的假说的人(他的假说has a grain of (important) truth),【因为论证一塌糊涂就无视一个新颖的,切中某个切身体验的假说】恰恰也是一种没有逻辑的体现。

非正统心理科学界提的一些hypothesis我看得可能还是算不少的,有不少有意思的,倒是没啥怨念,就是正经谈一下逻辑问题。

10#
 楼主| lililili11 发表于 2017-11-8 04:59:29 | 只看该作者
pongba 发表于 2017-11-8 04:43
我也觉得科学心理学跑得慢啊,但逻辑还是要的。我前面指出的并不是科不科学的问题,而是他的讲法合不合逻辑 ...

说实话,你这篇回帖我已经被绕晕了。我不知道你对还是他对,不过他这样写文章的话肯定是没人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智游城论坛

GMT+8, 2024-4-26 18:59 , Processed in 0.049682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