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游城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795|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扑士之路6-待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伟大的墙 发表于 2011-3-1 09:0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扑士之路6-一晃就是今天

2009年,是我关键的一年。
刚刚学习完 professional no limit hold’em and Dan Harrington的东西,感觉自己对扑克的理解系统了很多。1月赢了2000多。
哪知道到了2月和3月,又出现了低谷。这两个月每个月都输,又一度心灰意冷。
这时候ALEX的改良小球派正在思考中,在二月底的时候,他的战术基本成型,就是我在上期介绍的那样了。
四月份,改良小球派大显神威,开始盈利。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输钱的月份。
但我用改良小球派,依然是赢了就走的打法。一般赢到300就跑。最多一次赢到了600,好运气来得太快,还没来得及跑呢,觉得天文数字了,激动得手都发抖。
可赢了就跑有好多问题。
如果每次都能赢,每天都赢300,一个月下来将近10000,那当然很好。可问题是,某些天,别说赢300,而是到那里就输300.那这一天该怎么办呢?
继续追,可能输得更多,窟窿越来越大。
不追,明天就需要赢600才能保证每天赢300.可没有很好的运气,每天让我赢600简直不可能。
而我的筹码一旦超过了300,我就紧张,不知道如何应对。
于是一个念头从我脑海里划过,是不是我应该玩深筹码。
ALEX这时候迷上了股票。起因是不知道谁发了个帖子,探讨打牌是否有人性亮光的问题,ALEX一拍即合,说这没人性亮光的东西我不做。
其实呢,这人性亮光与否不过是个借口,他确实那段时间把大量时间花在了股票上。
我就开玩笑说,那深筹码的改良小球派就由我来完成了。
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到底应该打深筹码还是浅筹码。

我依然赢了就跑,那时候我的主战场是牛仔赌场,stampede casino,现在被我看做纯粹的1-2, action很小。当时也不知道发什么神经,就是喜欢那里。
7月,运气很差,那个月只赢了1000多。后来,为了换运气,到我现在上班的灰赢赌场玩。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坚定了绝对打深筹码是正确的。
有这么一把,我没有参与。
有三条鱼,每个人都600以上。对于1-2来说,600筹码不算浅了。
他们三个一个A5,一个AJ,一个AQ,翻牌出来一个A后,三个人就争先恐后all in了,这一锅接近2000啊。最后AQ赢了。
我想,这时候如果我拿个暗三进去了,那不是把他们三个全清理了吗,而且是在他们三个都近乎抓死的情况下赢2000.
如果有这样的鱼存在,到底是该玩深筹码,还是玩浅筹码赢了就跑,这答案就很显然了。
就这一把,就够你那么赢了就跑搞一个月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思考深筹码上。深筹码是扑克的全部系列,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思考的,到现在也快2年了。
可圈可点的进步有两个,一个是解决了对付丹牛类疯鱼的问题,一个是走上了bluff之路。

一,搞定丹牛类疯鱼
在1-2或者2-5这个级别上,总是有丹牛类的疯鱼存在。过去在首选,我写过好多东西,抱怨遇到丹牛类的疯鱼,我总是一筹莫展。都说筹码漫天飞的game是最好赢钱的,可怎么我就赢不了呢。
注:丹牛类见老霍的系列文章。
后来,受ED Miller论文启发,外加自己思考,终于搞定了丹牛。现在我最喜欢桌子上有几条丹牛。
打丹牛,一是准备好钱,二是要敢于拼命。
我第一次打丹牛尝到甜头是在牛仔赌场。当时不是深筹码,我有150左右。
丹牛straddle,我大盲拿了不同花A7
一群人跟5元后,到丹牛这里就干到30.
过去,我一般最勉强是靠30,看能不能中什么。或者干脆就扔了,和丹牛拼命一定等AA。可理论告诉我不应该这样,我应该all in。
我豁出去了,颤抖着all in了,丹牛难受的靠了,最后我赢了。第一次,靠着理论和知识弥补了性格中的缺陷。

二,搞定bluff

从浅筹码转深筹码,是我无限生涯中的重要一步。虽然后面关于深筹码的具体战术,有许多微观调整。但这一步非常关键,甚至超过了从无限改有限,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深筹码是扑克的全部。
打深筹码,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如何解决bluff问题。
许多人认为,bluff是随着自己水平提高,自然而然就学会的过程,我完全不这么认为。我想,对于李辉那样天生有赌性的人也许合适,而对于我,必须要设计和鞭策。我需要刻骨铭心海誓山盟的鼓舞和精神准备,才能迈出第一步。而这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准备出一些钱,试验钱,万一被人抓住了,那就抓住了。其实,我是逼着自己走到这一步的。哪知道,第一次把自己逼上路后,后面还真的自然而然了。
ED MILLER曾经写过一篇bluff的文章,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总在想,如果遇到差不多的局面,我一定豁出千把块试一试。
原文我记忆不太清楚了,大概如下:

2-5,作者手里有1000元左右,在按钮拿了99
前面有人raise到30,一个靠,作者靠,锅里100.
翻牌AJ2吧,两红桃,别人bet75,靠,靠,锅里200多。
转来了红桃J,前面两个人check, check,作者上200吧,靠靠,锅里快1000了。
作者想,这两个人一定没有full house也没有flush,否则不可能在turn上这么软。river情况合适,就all in打走之。
果然,river来了个无关紧要的牌,两个人check过来,作者all in,两个人就扔了。

这个牌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每一次我打到1000的时候,都给自己下着决心,如果场面合适,就豁出1000元做这么个实验。可是,真遇到这局面并不容易。但有一次,遇到了一次和这差不多的好机会,终于给自己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当时我手里应该在500左右。
我左面和我隔一个的,是一个翻牌前很松,翻牌后很软的家伙,叫他夏软吧。
那把straddle,我扔进去5元,有人搞到25,我靠了,又有人搞到100,好多人靠了后,到我这里,第5个,我应该是J9不同花,我想,这么好的odds,也靠吧。
翻牌前锅里500多了,我还余下400左右。
翻牌出来三小牌,不同花,最大是个8
我check,夏软上来bet 120,我们中间的三个人一个个都在思考。我就给自己下决心。如果这三个都扔了,我回手就把400推了。
第一个扔了,第二个扔了,第三个思考了很久,最后扔了。他的牌还没落地,我大吼一声,all in,我话音还没落,夏软就把牌扔了,他的牌甚至比第三个扔牌的更早掉到了牌堆里。
我好兴奋啊,把J high亮出来给大家看。这一锅偷了600多。
不是这600多的问题,而是我走出了无限深筹码的重要一步。
这是第二次用周密的计划和鞭策,弥补了性格的弱点。谁说不好赌的人就不能bluff,我一样做得很好。
从那以后,bluff才正式成了我扑克战术的一部分。

但事情都是两个方面的,当你尝到了偷的甜头后,就会偷得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超过了应有的范围,别人就意识到了,开始抓你了。
整个8月,我只赢了400,就是偷得太多了。运气不好,没牌,失去了耐心,开始瞎打,就等着到river把敌人打走。可有时候赶上敌人有东西,有时候赶上敌人识破了动机,屡遭擒获。
忽然想明白一个道理,控制这个偷的比例,其实很难。他有一个很严格,很细微很精确的比例。
超过了这个比例,你就会大祸临头。
而低于这个比例,你还能成为一个小赢家。
所以,为什么松凶打好了要比紧凶难得多,道理正在于此。
经历了这个月的惨痛教训后,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控制我bluff的比例上。在1-2这个级别上,我这个比例控制得更好,时机更加合适,更有经验。
11月以后,我觉得牌技又更上一城楼。
据不完全统计,12月,1月,2月三个月,我单位小时再创新高,突破50每小时。为什么不完全呢,因为我自从用了老陈给我的记账本后,我不太会用,几次丢了数据。数据虽然丢了,可钱还在我的口袋里。因为我比过去玩得时间更少,赢钱更多。而且我的一个微观调整是放弃零碎时间,一玩就8小时以上,这样单位时间收入更高。当然了,珍惜那些零碎时间,会降低单位收入,但总收入会更多。

现在觉得打牌就是体力活。
这世界上的活计,除了四大累的和泥脱坯,外加搬砖轮大锤等属于体力活,其他的都可以算脑力活,或者体力脑力结合的活。
而我现在觉得,除了韩国妇女用脑袋顶麻袋,踢球的头球攻门,杂技的脑门顶一大堆盘子碟子外,这世界上就没有脑力活。

所有的活计都是从脑力开始,最后全部归于体力。
上学的时候,大家准备GRE,背单词这么有技术含量的,大家都说是体力活。编程序,也是体力活。
这正符合了人的学习到生存的规律。
任何一种知识,一个技能,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都充满了神圣,崇敬,膜拜。
比如,学习画图。在学校里,每个人的智力不同,学习的速度相差很多。人们很容易把同学们划分三六九等,他聪明,他智商高等等。当聪明人用2个月,笨蛋用6个月,终于熟练掌握了画图后,画图从此便成为了十足的体力活。

如果我们画图,是按你出图的数量来给你付钱的话。谁最后赚钱多,跟你上学时候智商高不高,聪明不聪明关系就不大了,而是谁有体力,谁能加班加点,谁就能赚最多的钱。

打牌当然也不例外。
在那艰苦的学习阶段,大约3,4年时间,对打牌的知识充满了崇敬。大家会奔走相告介绍一本新书,介绍一个新打法。到了现在,一切的好奇都归于平淡。新书当然还会出版,可拿过来看看,100页书,可能也就那么两行字是自己不知道的。
几年前认为无比复杂无比深奥的所谓扑克知识,现在不过是谈笑间的一个决定。

到了这个份上,打牌成了十足的体力活。
而我的体力相当不好。
过去我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是我不喜欢赌博,不喜欢打牌。这样,我不会上瘾。
今天看来,这成了我致命的弱点。因为我不喜欢,所以,一直就把打牌当赚钱工具,虽然玩了5年,感觉不到一点乐趣。
我打牌都是在半梦半醒中度过的,经常看错牌。
别人经常后悔自己扔掉了什么牌,我几乎从来不。因为还没等flop出来,我就忘记自己是啥牌了。我经常偷偷的在赌场的沙发上睡觉,被保安叫醒警告。
和我水平差不多的中国人有两个,他们中,李辉也不怎么喜欢,但他还是可以专心打牌。老陈非常喜欢,看他打牌很投入很享受。他每天玩很长时间,赢好多钱。

也是因为我不喜欢这个节目,所以我也没全职打牌。钱是赚不完的。我半梦半醒,轻轻松松的,每月收入比工作稍好。要想特别好,就要加班加点了。

时间已经跨到了现在,我的故事,或者传记,或者扑士之路从时间上该结束了,再写就是未来了。
关于未来,我有一个最低理想,一个最高理想。
最低理想就是维持现状,在加拿大过平静的日子,上几天班,打一些牌,每月赢那么几千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最高理想就是今年去几次拉斯维加斯,看看能不能在打更大的game,2-5或者更大。
当然我已经不是年轻人了,一切的最高理想都服从于最低理想。
在最高和最低冲突的时候,保证最低理想。
如果20年前,我会放弃一切到拉斯维加斯去"发展"
现在老了,没力气了,没那么多冲劲了。破釜沉舟对我是个遥远的神话。
我半旅游办娱乐的去拉斯维加斯,能发展就发展,不能发展则安居加拿大。

朴实之路7,如果有,要过好长一段时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35#
dwinson 发表于 2013-5-3 01:09:1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终于全看完了
34#
doggeryli 发表于 2011-10-18 08:54:02 | 只看该作者
强写的好
33#
luckypanda 发表于 2011-3-5 14:02:14 | 只看该作者
看惯了欧美式的电影就很难喜欢国产电影了,没办法,差别是几十年。
dolphin 发表于 2011-3-5 00:45


有些国产电影还是挺好看的,很多港产片也不错,但是扑克王确实不好看。
32#
dolphin 发表于 2011-3-5 13:45:48 | 只看该作者
我很喜欢,看了好几遍。但是前阵子看,差点没吐出来。。。。。。为什么中国人拍的扑克电影那么难看,刘青 ...
luckypanda 发表于 5/3/2011 00:37



看惯了欧美式的电影就很难喜欢国产电影了,没办法,差别是几十年。
31#
luckypanda 发表于 2011-3-5 13:37:13 |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不妨碍喜欢呀,想当出我也不懂电影Rounders里的扑克是怎么回事,却对这个电影喜欢的不得了。 ...
dolphin 发表于 2011-3-3 13:30


<Rounders>我很喜欢,看了好几遍。但是前阵子看<扑克王>,差点没吐出来。。。。。。为什么中国人拍的扑克电影那么难看,刘青云还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之一,都没任何帮助,唉。
30#
flyinglion 发表于 2011-3-4 03:3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Howard


    用DV拍的话应该不难吧,也不怎么花钱。兴趣大大的,可惜隔着太平洋……讨论台词剧本都OK,后期剪辑勉强也能帮上忙,只是还是隔着太平洋……
    还有个大问题,赌场不让拍吧……
29#
dolphin 发表于 2011-3-4 02:30:57 | 只看该作者
觉得扑克类拍电影肯定特没劲

多数人看不懂
伟大的墙 发表于 3/3/2011 13:23



    看不懂不妨碍喜欢呀,想当出我也不懂电影Rounders里的扑克是怎么回事,却对这个电影喜欢的不得了。提起这个事我就后悔的不得了,如果当时好奇一下去追究下那game是怎么回事,现在或许不打了,或许成高手了。。。
28#
 楼主| 伟大的墙 发表于 2011-3-4 02:23:09 | 只看该作者
拍个小电影啥的我倒是琢磨过,就拍一个混在北美的大陆牌手,经历啥的都是现成的。可咱是纯外行,不 ...
Howard 发表于 2011-3-4 01:54



    觉得扑克类拍电影肯定特没劲

多数人看不懂
27#
Howard 发表于 2011-3-4 01:55:50 | 只看该作者
按辈分他属于徒孙级的
他师傅是我们徒弟
伟大的墙 发表于 2011-3-3 12:28



    装孙子的都不行了,当孙子的才最牛比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智游城论坛

GMT+8, 2024-6-7 18:12 , Processed in 0.046014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