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游城

标题: 理财-第三方理财从业人员鱼龙混杂 水泥销售员做经理 [打印本页]

作者: 8117189    时间: 2019-5-24 20:31
标题: 理财-第三方理财从业人员鱼龙混杂 水泥销售员做经理

中欧温顿成为继中贷信创之后的又一起高管跑路案。在国人关注理财的热度提升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这些理财产品的提供者的可靠程度。  额度回收
到底是谁在给我们提供理财服务?可靠程度有多高?我的财产能否得到预期的收益?这些投资理财的生存现状是怎样的?为了得到一手的信息,《证券日报》记者三人组来到三元桥-国贸东三环一线调查第三方理财,为您揭开它们熟悉而神秘的面纱。
有人兴起有人败落
近两年,各类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令第三方理财机构随之兴起。
而翻开北京市地图,打开搜索浏览器,输入理财二字,你会发现**理财总,**理财咨询,**理财顾问扑面而来,据百度地图显示的数据来看,总计有4262条相关。
在生活中,时不时我们就会接到陌生人的电话,询问是否有理财需求,而这些陌生人就来自上述千家之中的一个。
这一次陷入高管逃离风波的中欧温顿位于国贸CBD地区,但是记者走访发现,这里聚居着不仅中欧温顿一家理财。
我们这个楼里有十几家理财。位于国贸地铁附近一座写字楼的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周边的写字楼里也有,来这里办公觉得高大上,符合理财这个词的定位吧。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周围的几座写字楼,这里都有一些标识着投资理财的。此后,记者以购买理财产品的身份走访了多家带有理财投资的。虽然同在一所楼里办公,不同的却有着不同的光景。记者来到一楼层某投资理财,该大门紧闭,上面贴着停止营业,转租二字,透过玻璃大门,记者看到这里早已人去楼空。
而来到另外一家投资理财,空荡荡的办公楼里仅有两位工作人员,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规模扩大,搬到建国门附近的写字楼了。
上述两种情况只是记者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情况,更多的是理财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在记者走访的中,规模小的仅有三四个人,规模大的有7人至8人。
在某家理财前台,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众多貌似开展合作的银行牌牌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等等。这是否是意味着这些理财销售的是上述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银行为理财提供担保?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并不是这样,但足以撑场面。
谁在为你理财?
依托国内理财市场的火爆,第三方理财机构在近年内取得了飞速发展。按照常人的理解,第三方理财机构是指独立于银行保险金融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
这意味着,第三方理财机构应该是只卖规划不卖产品或规划为主产品为辅。但记者在走访的时候发现,现在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几乎全是产品导向型,即在挖掘客户之后,能做到的只是卖产品,对客户的财产情况理财需求不会做详细的询问,所谓的理财经理理财规划师,其实与普通销售人员无异。
在某一家理财机构,得知记者有购买理财产品的需求之后,一位销售人员向记者出示了提供的三款产品,分别是投资3万元至5万元,年化收益率为1%;投资5万元至1万元,年化收益率为12%;投资1万元至3万元,年化收益率为13%;投资3万元以上,年化收益率可达15%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该销售人员仅询问了记者有多少资金能够做多长时间外,从未过问记者对风险的认识承担风险的能力等问题,也没有给出适合记者的理财规划建议,只是一味地强调产品的安全性高多少人购买过这款产品的规模大等。此外,他还告诉记者,这些理财产品保本保息,只是不能在合同中体现。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个行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这些所谓的理财师,大都是销售产品为主,并不一定是投资理财类专业人士。
在记者走访三元桥沿线写字楼时,一位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他之前曾做过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后因压力大,赚得也不多,最后辞职不干了。
一位曾在第三方理财工作过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此前在某水泥做水泥销售,辞职后应聘到某一家理财,我对外宣称是理财经理,但其实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电话本打电话卖产品,属于最底层的员工。接电话的人一般没等我说完就把电话挂了,而且每个季度会进行业绩考核,淘汰业绩最差的人。销售任务完成不了,工作压力又大,后来就没干了。
在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一位需要理财的消费者很是疑惑把钱交给这些人,我们能否放心?




欢迎光临 智游城 (http://www.zhiyoucheng.co/) Powered by Discuz! X3.2